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小程序虚拟支付不通过()2篇

2024年小程序虚拟支付不通过 篇1

自从微信对小程序的虚拟支付环节进行整改后,iOS端的虚拟支付一直饱受影响。基于此,本文集中关注于在线教育场景下,用户小程序体验上产生了哪些问题,并试图梳理符合规则的产品优化方案。

一、限制背景

2018年5月,微信官方发布了《关于小程序含有未开放内容(虚拟支付)的整改通知》,公告中表示:

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除小游戏类目的安卓内购功能,小程序暂不支持虚拟支付。请开发者们对当前小程序内含有虚拟支付的内容或服务进行排查并整改。如在5月8日前未完成整改,平台将对账号屏蔽iOS系统的支付接口调用。

2018年8月10日,微信再次发出一则《关于小程序虚拟支付内容和服务的整改通知》,其内容指出:

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开发者在iOS系统上提供的虚拟物品不能展现任何购买、支付的功能、页面、按钮,即使实际上它们都不可使用;也不得引导至为外部网页或App来实现支付功能。

这一规定意味着,之前通过引导到客服消息进行二维码支付购买等外部支付渠道方式的替代解决方案失效。

关于小程序虚拟支付功能的官方表态一直是在变化的。

在小程序初上线时,官方规定:微信小程序的服务范围不应超出小程序平台的类目库范围,如游戏、虚拟物品购买功能等均尚未开放。

而在2017年10月,随着「知乎live」上线虚拟支付功能,很快涌现出一波知识付费类和红包类小程序,被视为小程序对于虚拟商品购买的“灰色支持”。

到后来随着小游戏的爆发,大量开发者向小程序生态的涌入,小程序虚拟支付问题与苹果IAP机制(手机应用内购)的冲突变得更加显著,因此对于iOS虚拟支付的限制也是预料之中无可奈何之事。

对于整改限制究竟是因为支付场景的博弈还是苹果式契约精神,在本文中不做判定。

由于笔者所从事的行业为互联网教育行业,而互联网的销课及知识付费是受此次限制的重灾区,因此本文更关注在在线教育场景下,受既有限制影响,用户小程序体验上产生了哪些问题并试图梳理符合规则的产品优化方案。

二、810限制带来的用户体验问题

何为虚拟支付?

虚拟支付是指购买非实物商品,比如:游戏道具、VIP会员、充值虚拟币、在线课程、在线音视频等虚拟产品。

对于在线教育而言,由于课为售卖的主体,与课程售卖相关的购买、营销推广(秒杀、砍价等)等都产生了一系列因虚拟支付衍生的问题。

按照810整改方案,官方拟定的不违规用户路径:

1. 如果对iOS用户不显示购买按钮,会导致用户不知道如何进入下一步操作,只能退出课程,购买转化率为0。

同时如果Android和iOS用户只区分按钮的显示与否,会导致在编辑课程描述时的限制而影响文案的吸引效果,可能还会影响安卓用户的购买转化率;

2. 如果对iOS用户显示购买按钮,用户对课程有购买兴趣却告知不支持付款,用户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如何获取该课程。

如果找不到获取途径,用户流失,即便是通过某些途径了解到整个流程被拉长也会导致购买转化率的降低。

除了给iOS用户带来不便外,对于小程序课程的运营人员也增加不少工作量。

1. 编辑课程描述成本:

不能出现支付、购买、获取VIP、开通会员、价格、iOS限制、苹果系统限制等购买相关字眼;也不能出现引导字眼,比如扫描二维码获取。

2. 需要在社群或者私信跟iOS用户解释为什么不能购课,或者是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获课。

3. 如果还需要去运营砍价、秒杀等活动,在各种宣传语中需要有所注释。

三、产品优化方案

从2018年终端数据来看,iOS系统占比大约在20%,而对于在线教育行业,这一比值会大于20%。

在对待这部分用户的体验上,部分小程序会采取直接放弃这20%的用户体验,完全按照微信官方的处理办法,在页面直接隐藏支付入口/或者点击后提示不支持购买无下一步提示,比如知乎、知识星球、腾讯课堂。

还有部分小程序重新定位将小程序作为导流入口而不作为主要教学场景,去掉支付入口,小程序可支持试听和目录查看,更多课程引导关注公众号或下载app,比如得到。

那么如果要优化小程序内的购买体验,还能进行哪些尝试呢?

1. 转变售卖主体(虚拟支付转化为实物支付)

关于这一方案通常采取购书赠课、购买线下实体课程(有线下门店)、购买实质的教学光盘/练习题等等。当然还有一些更轻量的转变模式。

小打卡最初希望通过统一使用小打卡明信片用于解决虚拟支付的问题,甚至将口号“购买明信片加入圈子”放在页面标题位置;但截至6月29日小程序体验来看,目前小打卡已经取消了这一方案,点击报名弹窗会提示“由于相关规范,iOS功能暂不可用”。

具体取消原因是因为这一方案仍在限制范围内,还是并没有带来实际购买率的提升效果,这还是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当然小打卡在页面中还是提供了一些曲线救国的路径,可以联系圈主咨询或者在分销中可复制付费链接到H5付费。

2. 收费调整为免费

有些小程序会牺牲营收来换取用户流量,结合其他功能如分享转发、签到、会员注册等等可得到课程。

虽然从营收来看,减少了课程收入,但是从其他方面可以换取用户粘性,降低拉新成本。对于有些营收占比主要依托于广告的小程序来说,也不失为焉知非福。

比如喜马拉雅,去掉支付入口,但是有通过星星解锁精品课程的获取途径,可以通过分享邀请好友和签到获取星星。

再比如,抽奖助手之前有一个“付费解锁”的玩法,现在已经免费使用。但带来的用户量激增也使得小程序更受广告主青睐。

3. H5支付

通过后台生成课程的H5链接,管理员转发给学员或放至对应入口,完成支付后跳转小程序。目前鲸打卡采用的即是这种模式。

还有部分小程序会标记用户的支付状态,提交支付订单后通过关联的openid给用户公众号推送支付提醒,但这种做法需要用户提前关注服务号,再者提交支付订单后通过服务号通知的方式支付召回,在规则上感觉风险比较大。

而小打卡将H5链接通过分销入口嵌入在小程序中,从流程上释放了部分的人工沟通成本,目前微信对于这一种小程序跳转还在默许阶段,需要静观其变。

4. 区分终端系统角色分别展示(Android和iOS)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按钮的变化,对于Android用户展示正常的支付按钮及标识,对于iOS用户用一些通用型的文案,其他操作指引再通过弹窗提醒。比如得到引导下载APP。

但仅仅通过按钮的区分,一些描述的限制束缚也会降低Android用户的购买转化率,使得课程描述不能很好的触动用户的付费意愿(前文也有提及)。

对于这个问题,鲸打卡小程序开发了区分Android和iOS展示的两套课程介绍页设置,使得在Android用户展示的介绍页能更好的展示想传达的内容。

还有一些小程序是将敏感词的描述做成字段形式(如购买须知等等),在iOS上对这些字段进行隐藏。

5. 后台控制iOS支付开关过审

为了不破坏C端用户在购买过程中的体验,这是风险极高极冒险的做法。如果被举报发现或支付量达到微信设置的风险阈值,会存在小程序被封的后果。有些小程序会在活动推广的期间为了活动效果短暂去掉iOS支付限制,但是一般来说还是不建议这种挺而走险的办法。

四、小结

最后的最后,希望小程序生态下对于虚拟支付有更友好的官方通知,也希望在互联网教育行业的老师和技术研发能远离脱发,有更灵活更好用的教育工具辅助伟大的教育事业。

2024年小程序虚拟支付不通过 篇2

2018年5月,微信方面宣布将屏蔽微信小程序的iOS端支付接口调用,一度也让小程序的商业化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在两年之后,官方在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公众号内虚拟支付行为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微信公众号内将暂不支持iOS端的虚拟支付业务。

微信再对虚拟支付出手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其严格界定了微信公众号中虚拟支付违规的典型场景,包括付费购买如录制视频课程及游戏道具等预先设置的虚拟商品、购买如开通VIP会员服务等解锁增值服务等,而在关闭了iOS端虚拟支付功能后,虚拟商品页面仍会保留货架价格标签展示、购买/付费/订阅/充值等功能或按钮。

而随着这一公告的发布,旋即作为微信平台的知识付费类大号,“罗辑思维”公众号就删除了付费听课的内容。

至此,微信生态下iOS端的虚拟支付渠道基本可以说是“团灭”了。如今在微信生态中商业化最成功的,包括在线教育、付费社群、会员等,其实都属于虚拟服务/商品,而付费链条的运转不畅,则或将直接导致从事上述行业的企业发展受到重创。由于iOS端用户付费习惯更强,属于行业公认的高价值用户,因此在这一新规下,第三方企业的转化路径被迫加长乃至阻断,毕竟各式“场外交易”是很难确保安全与体验的。

受此影响,微信在商业化的道路上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但这一决定还是官方自己下达的。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市场环境下,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外界看来,微信做出这一决定的背后,或许是其终于顶不住苹果方面的压力了。

苹果与微信可谓是相爱相杀多年的“老冤家”,早在2017年苹果就专门针对微信更新了《App Store审核指南》,正式规定在App内向原创作者的“打赏”属于“应用内购买”,需要支付30%的“苹果税”。而这一轮的交锋,以小马哥与库克的合影宣告暂时性握手言和而告终,但在半年之后,2018年年初微信方面重新上线了iOS端的赞赏码功能,但打赏金额将直接支付给内容创作者。

苹果税没有人能逃掉

简而言之,在这一轮的交锋中,微信与苹果打了个平手。在此后的关乎微信商业化命运的小程序上,微信方面选择了不支持iOS虚拟支付的让步举措。但这也或许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在2017年6月11日苹果更新了《App Store审核指南》中的条款之后,其中指出如果开发者想在iOS端提供下述功能(比如用户订阅、获取会员内容、提供完整功能),则必须使用软件内购买,并且相关软件不得采用其他按钮、外部链接,或者其他方式,让消费者使用苹果之外的支付渠道。

而小程序作为微信这款App的一部分,显然同样是要接受这一条款管制的。但微信方面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就像亚马逊kindle App只支持在线同步阅读但诱导用户使用网页版购买一样,微信同样也暗示了第三方用公众号作为“后门”。

但应用内购买(IAP)显然也是苹果维系应用商店的基石,使用虚拟商品服务必须走IAP也是App Store的铁律,就连反垄断诉讼都无法撼动苹果收取30%抽成决心的情况下,曲线救国的做法自然是不会被苹果所容忍。不过小程序作为微信商业化的核心,同样也是腾讯不能放弃的战略支点,因此腾讯与苹果方面显然也一直在就虚拟支付问题进行过交涉,然而此次微信方面发布封禁公众号虚拟支付的消息,外界认为极有可能是两者谈判无疾而终的结果。

对于苹果方面来说,维护App Store规则的决心显然毋庸置疑。如今伴随全球手机市场增长放缓乃至衰退,苹果App Store的营收增长同样也在下降,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苹果向开发者支付了350亿美元(总销售额为500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的340亿美元涨幅仅为2.9%,与2017年30%的支出增长率相比明显放缓。

苹果为什么一直盯着微信?

在我们看来,虽然苹果明面上是为了维护App Store抽成的“神圣而不可侵犯”,但实际上未尝没有绞杀微信小程序生态的心思。毕竟如果其再不限制微信上各类企业通过公众号来实现虚拟支付的话,无疑就是在暗示其他开发者也可以使用这种App内的跳转支付来代替自家渠道,因此对于这种挖墙脚的做法,苹果显然无论如何也不会容忍。

事实上,微信或者支付宝的小程序生态在本质上,都是意图在操作系统中建设一个“国中之国”。Android的开放特质导致了从谷歌到各大Android阵营厂商对于这种做法无能为力,但是苹果治下的封闭系统iOS可以对其说“No”。因此苹果与微信之间的这一矛盾,也是新生挑战者与既得利益者之间的对垒。

微信小程序的崛起,在某种意义上了折射出苹果开启的应用商店生态,经过了十多年的繁荣后或许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相比于轻量化的小程序,传统的App显得太“重”,而过高的开发与维护成本也让不少开发者感到力不从心,但小程序则帮助无力维持一支技术团队的特性,也让许多中小企业有了参与移动生态的入场券,然而这些同样是苹果App Store生态的潜在用户。

App的开发对于没有技术基础的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为了维护良性的生态环境以及均质化的用户体验,iOS端的开发门槛就更高了。但苹果方面显然无力为中小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也改变不了App开发的难度,却可以用优势地位来迫使用户放弃小程序。在这一点上,全世界的既得利益者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从当初腾讯高管团队主动前往加州拜访库克,还是如今微信方面主动自我规制,即便是在实现了月活跃突破11亿,成为国内互联网世界的“水煤电”之后,其在与苹果的较量中依然处于下风。显而易见,在软/硬件巨头的交锋中,掌握实体设备与底层系统的硬件巨头暂时占据了上风。

至于外界推测双方会不会掀桌子,搞出什么“二选一”的戏码,则只能说想得太多。毕竟苹果封杀微信,只会将用户逼到Android阵营,而微信撤出iOS体系无疑也是把海量用户让给竞争对手,而作为商业公司,一拍两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像苹果通过《App Store审核指南》让微信用户难受的事情,未来或许还会发生的。

因此微信方面的这一动作,或许只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两者的较量可能只会苦了不少微信生态内的创业者。

猜你喜欢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