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2024年武汉这么建设为什么(热门3篇)

武汉这么建设为什么 第1篇

2023年底,一名国外留学生在汉打车时,发现居然是辆空无一人的自动驾驶汽车,惊奇之余录下视频传上网络,引起海外百万网友的围观、感叹。事实上,自2022年9月,武汉和重庆两地率先开启车内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服务以来,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在武汉已跑出了34万单,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

“新质生产力不断重塑传统汽车产业,自动驾驶技术便是产物。”“萝卜快跑”武汉城市负责人杨文俊如此解释。

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是关键。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科创资源禀赋转化为大城发展的内核驱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武汉一直在努力破题。

2022年,武汉获批建设全国第五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2023年新春第一会,武汉便直奔主题,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为题,明确宣示将“举全市之力”来推进。

围绕以创新为内核的高质量发展,从2023年到2024年,“闯关”成为武汉高频词。

闯什么关?

闯“动能转换”的关。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的驱动力,正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三化形式,在武汉这座科创大城涌动。比如,武汉将人工智能产业纳入“965”产业体系中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撑武汉建设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同时着力发展氢能这一绿色新兴产业,形成从氢气的制取、储运到加注、应用的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光化学产业,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化学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

闯“产业升级转型”的关。比如,以企业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构建“数字化产线—智能示范—标杆工厂—领航企业”的未来工厂体系。2023年底,武汉发布了《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方案》,系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武汉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传统产业一度令人骄傲,但要素驱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这是武汉必须要闯过的关键阶段、重大关口。

2023年12月28日,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三个转化,每一个都是明确的路线图,每一个都是必须闯过的发展关口,每一个都是迫在眉睫、需抢抓落实的硬任务。

速度!在武汉成为国家批准建设的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当月,作为创新排头兵的武汉创新发展研究院就正式启动,面向全球“遴选院长”,一时令人瞩目。截至目前,武创院共组建挂牌成立专业研究所13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9家,集聚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突破!2022年11月,武汉超算中心正式投运,这是全国首个集人工智能和超算于一体的多样化云服务化算力集群。一年后,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又陆续开工。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55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34家、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载体500多个。

集聚!链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让要素进一步向武汉集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2023年7月,继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后,武汉会同鄂州依托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又申报“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借2023年全球数字贸易大会在汉举行的契机,武汉进一步加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力度,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再现新时代“货到汉_”盛景。

补齐!中小企业发展不足,武汉直面弱项,着力补齐短板,连续出台“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方案”和“加快独角兽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大力营造良好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阳光雨露。

探索!2023年12月18日,武汉首批2个项目共计7609吨碳普惠减排量在武汉碳普惠登记平台登记,并挂牌交易,绿色发展产业迈出新步伐。“武汉云”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一朵云”,以迅猛发展的数字应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综合评估中,武汉排名全国第二。“用发展的眼光治理城市”,武汉不断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万马奔腾,更呼唤一马当先。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统领各项工作,武汉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登高望远,落实为重。要不折不扣抓落实,要雷厉风行抓落实,要求真务实抓落实,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武汉要坚定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所能”。

武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

“知重负重”,是英雄的重要特质。

伟大事业都是干出来的。2024年已拉开帷幕,要将路线图变为实景图,需从头抓紧,干在实处。

真正的英雄,必定牢记嘱托,担当使命;真正的英雄,必定舍我其谁,勇当先锋;真正的英雄,必定闯关夺隘,敢于胜利,扛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鲁珊 蔡欣星 栾嘉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_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_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jubao@

人民网服务邮箱:kf@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rmwjubao@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4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这么建设为什么 第2篇

跳出武汉看武汉,如果说之于全国大局,从“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衢”写下了武汉之“重”的新格局,那么之于时代“创新”则赋予了武汉新的历史重任。

武汉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成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蝶变”,是这座传统工业强市必答的时代命题。

虽是寒冬,著名的“武”字头企业——武重集团却热火朝天。最近,2023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武重集团与湖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完成的对大型复杂薄壁回转构件加工装备的技术突破,获评2023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武重人靠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10年过去,这家老字号企业可谓浴火涅槃,从10年前的亏损转为年均增长,规模和效益连续7年保持双增长。

武重集团功能部件设计所所长杨应虎介绍:“我们的机床核心功能部件数控A轴铣头,以往只能依赖进口,还买不到最先进的产品,现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产品核心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制作周期缩短30%以上,实现了全流程自主可控。”

如今,武重集团累计获得专利306项,一批批首台首套关键国产设备下线,生产的机床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一炉钢到一束光,武汉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如何在更多领域实现领跑,在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3年11月,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航空发动机三维五轴激光加工特种智能装备交付使用。这是继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后,国产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首次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得到应用。这种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是加工异形曲面零部件的利器,代表目前全球激光数控机床最高的技术水平。

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就在那一年,华工科技联合上游企业共同攻关,诞生了首台国产万瓦光纤激光器。

“从前可被动了,这种设备只能从国外购买,不仅售价高,且购买数量、发货时间都由卖方决定。”华工科技总裁助理李慧告诉笔者,如今国产产品的售价仅为进口货的十分之一。

“我们感受非常深,‘三维五轴’就是典型例子。”李慧说。2018年,华工科技推出第一套拥有国产化切割头的三维五轴设备,获当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然而,三维五轴设备的另外两个核心技术——数控系统和激光器依然受困。

这几年,华工科技、锐科激光、华中数控三大链主“结盟”,在一条产线上,展开了多企业、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就是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如今,三维五轴设备的核心技术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2023年,22位院士、专家受聘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九峰山实验室等多家高校、创新机构签约成为研究院合作单位。实体化运营不到半年的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已有14个科研项目立项,均面向未来前沿性研究。

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创新”成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作为著名的科教大市,武汉拥有在汉科研院所百余家,高校92所,这样富集的科教人才资源,是国家长期投入和资源布局,时代也赋予武汉新的创新使命。

高位谋篇,系统布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要加快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武汉,将进一步扛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发展的重大责任。

武汉这么建设为什么 第3篇

为新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红墙、红砖、红窗、红屋顶,位于青山区建设八路的红房子,是那段十里钢城火热建设岁月的生动见证。

与之相隔不远,位于建设十路、南姆河畔的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下称“武汉光化院”),则释放着数字技术的魅力。

走进武汉光化院,一楼的展示大厅展示着该院雄厚的科研实力:20多名国内、国际院士联合组成战略发展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光化学合成、光电磁功能材料、光化学减污降碳、光响应合成生物学等四大技术研究中心在这里开展科研攻关。

2022年10月,武汉光化院在青山区注册,委托华中师范大学负责管理运行。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武汉光化院院长肖文精介绍,武汉光化院是继美国、德国、俄罗斯之后,全球第四、亚洲第一个光化学技术研究院,旨在聚焦与服务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为化学化工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保障,为新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正忙着一个光催化合成项目的落地。

“如果该项目顺利投产,武汉有机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将更加不可动摇。”武汉有机执行董事陈平介绍,这个光催化项目具有高选择性,以前,一种化学反应会产生几十种副产品,要全部把它们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不仅没有相应的设备,更缺少相应的能源、人才。新的光催化合成项目具有“指哪打哪”的高选择性,也就是说,需要这种化学反应产生哪种产品就会生产出哪种产品,一步到位。“这种高选择性极大提升企业的生产能效。”

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的正是武汉光化院。

在武汉沙湖的水体治理中,武汉光化院研发的光响应生物酶生态控藻产品功不可没。该产品是一种具有杀藻和解毒双重功能的生态修复剂,不仅可以治理蓝藻水华,还可以为养殖业中鱼虾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光化学技术是青山区布局未来数字经济的崭新赛道,青山区正加速打造全国领先的光化学产业集群。目前,青山区一些企业都在积极应用最新的光化学技术,建立新的生产线,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青山区经科局局长赵蔚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家赵进才说:“武汉区位优势明显、科研实力雄厚,武汉光化院要进一步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光化学技术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化学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引领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节能减排’和绿色双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热门内容